急急!关于电影《湘女潇潇》的评价
当光与影的传奇展现在我的眼前时,老实说,自己不是没有过动摇,一度怀疑自己对于书卷清香的信仰是否过于纯粹,抑或只是没找到一种更好的介质。在我把沈从文的《萧萧》同谢飞、乌兰导演,娜仁花主演的电影《湘女萧萧》做了一个横向的比照后,才意识到这两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融通与悖逆。
在影片一开始,就表现了同原著不一样的情节。电影中的桥段是萧萧迫于风俗习惯,而选择在花轿中解手的场景,这是一种健康、自然,而又不悖于人爱的镜头捕捉,这也掩盖了原著中对于迎亲场景概述的遗憾。
本人特别喜欢电影中关于萧萧裹胸布的场景。当然她婆婆处于湘西一个闭塞的环境中,处于被封建思想压榨多年的民国初年的时代,处于七大姑的口、八大婶的眼的“监督”之下……所以,婆婆绝对地站在一个曾经是“受害者”的角度,而选择再度用一块裹胸布,将萧萧裹成一个类似于自己的角色。裹胸布的涵义与裹脚布如出一辙,不过角度更新,着眼点更为独到。遗憾的是,薄薄一片裹胸布,遮不住萧萧喷薄的激情,挡不了萧萧如火的青春。这是一种令文字汗颜的诉说。我承认在这一点上,影象把抽象的东西给具象化,使我收获更为直观的气氛,这是文字无法企及的高度。
但是,在花狗和萧萧偷尝禁果的那场戏上,我丝毫没办法领略影象所应带给我的美感。或许,一切将含蓄赤裸化的结局都不尽如人意,留待我们参看原著中的那一笔——终于有一天,萧萧就给花狗变成了妇人了。只此一笔便足矣,因为它省略了花狗贪婪的眼神,因为它概括了萧萧的蒙昧,因为它将想象的主权赋予给了读者自己。在这一点上,小说逾越了光影的表述,用寥寥数字,直扣我的心扉。
其实无非是一个挺老的故事,若非说花狗对萧萧有爱的话,那也是一份粗鄙的爱,而留给萧萧的则只是怅然怅然还是怅然;若非说萧萧希望去追求那种女学生的生活,那也只是一种狭隘的求索,而这才叫血淋淋的生活。
特别无奈的是萧萧的后代牛儿,在他十二岁的时候,同样迎娶了年长数年的媳妇。可见儿媳妇便是萧萧的轮回,当然沈从文笔致从容,着墨不多,但我们仍可以依稀猜想,儿媳妇会不会重蹈萧萧的覆辙,甚至会否陷入更为悲苦的命运之中。许是她们都无法逃脱这社会与时代强加给她们的不幸,许是她们已弥足在那种宿命景象中了。
诚然,在电影中对湘西世界的刻画,无疑给沈从文的《萧萧》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。那里的确相对闭塞,但又有谁可以否认那夜对孤灯、晨读鸟声的生涯是沈从文一生所珍惜并将摩挲不辍的过往。
在光影与书香中,冲突,赢了人的泪!
没有你说的那么详细的影评,凑合着看看吧
中国80年代农村寡妇爱情电影以女主角为影片名字
不是寡妇,是童养媳。电影《湘女萧萧》。
沈从文作品与电影的不同?
电影当然是改编了的啦。比如花狗引诱萧萧那段,书上是说花狗给萧萧唱那些使人脸红的歌引诱的她,而电影上的一天下大雨萧萧躲雨换衣服时花狗也恰好进来躲雨,看到了萧萧正换衣服就引诱了她做那事。还比如电影上有巧秀娘沉潭那段,书上就没有。
好多地方都是改编的。